风雨征程七十载,与你相伴三十年
孙军
机缘巧合,中央气象台七十年的风雨征程,没想到能与你共同走过三十年,三十年来一直与天气预报打交道,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变成了更加懵懂的预报首席。
气象万千,满足你无尽的好奇
我当初读气象院校也可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从小就对自然中的风霜雪雨感兴趣,更对浩瀚的星空充满神奇,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冲着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去的,以为进入南京气象学院就可以去天文台,没想到歪打正着,以另一种方式观天了。
小时候就喜欢观察云的变化,飞快移动的淡积云,乌黑翻滚的浓积云,有一次看到黑压压的天空上西边一片整齐的云边界,边界外白亮白亮的,这时一个柱状的东西在云边界附近下垂,非常显眼,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个龙卷风的漏斗云,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还记得一些气象谚语,什么“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出来晒苞米”、“蚂蚁搬家不阴就下”、“云向北发大水,云向南摆旱船”等等,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最后一句,在老家那里,云向南意味着北风来了,天气干燥,云向南意味着南风来着,水汽输送充沛,要下大雨了。所以那时靠这些东西,俨然是一个小小的预报员了。
虽然现在与天气打交道三十余年,但老天爷的脾气还是摸不透,风霜雨雪中仍有无尽的神奇,每天都有新的东西等着你,这也是干这一行每天的乐趣所在。
人命关“天”,责任比天还大
这是我对人命关“天”的理解,人的命运有时和天气联系在一起,一场气象灾害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家曾经叫我“孙五百”,那是曾对2010年6月17日至21日江西东北部降雨过程给出最大500毫米的预报结论,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报,因为比模式预报的要高出许多,事后分析这一结论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叫我“孙二百五”了,虽然这次过程导致江西省抚州唱凯大堤决口,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准确的预报和服务可以使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是人命关“天”的体验。因此做预报马虎不得,这一点可以从老一辈预报身上看得出来,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分析、会商、预报、服务、总结绝不马虎,他们经常太阳未出身影就已出现在会商室,太阳已落,他们仍未归家,时刻把脉着天气,及时把最准确的预报信息送到各级部门和老百姓的手里。经常听说预报员在半夜跑到阳台上对着天望眼欲穿,那是期盼着预报中的一场大雨的到来,虽然也期盼着不要带来灾害,可以说预报中有煎熬,但更多的是喜悦以及喜悦过后感到所担负的比天还大的责任。
过往有你,未来可期
中央气象台能发展到今天,是一代代气象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职责,掳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我有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来到中央气象台,这时已经开始自动填图了,部分高空图已经自动分析了,已经进入了初步的人机交互系统时代,已经有基本的数值预报产品,随后不久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也开始业务运行。想起过去的五六十年代,气象资料极其匮乏,为了赶时间做预报,分块手工填图,分块手工分析,然后再拼成一张可供分析的天气图来做预报时的艰辛;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气象资料仍然有限,手工分析天气图仍然是必不可少,预报员参考一张张纸质天气图和打印的卫星云图、打印的基本数值预报产品,在玻璃板上画降水落区,手写预报稿的无奈;现在是海量数据、高分辨率模式、人机交互、自动化、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无缝隙。七十年的发展,变的是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预报技术、预报方法、预报流程、预报产品、预报体系、服务体系、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中央气象台人“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光荣传统,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的初心。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代气象人的努力成就了今年的成绩,再过十年、二十年再到中央气象台百年华诞,中央气象台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到时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都将可能再实现。但不论哪个时代,天气预报准确率是中央气象台人永远追求的目标,百分之百永远是预报员的梦想,道阻且长,我们都是追梦人!
孙军在主持天气会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