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央气象台成立70周年 > "铁军"风采

桂海林:观云识天不忘初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13:50    分享到:

 

桂海林:观云识天不忘初心

 

来源: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气象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赵宁

 

我们预报员的快乐很简单,每次预报成功的时候心里都特别开心。”国家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桂海林从小就有一个气象梦,长大之后也一直追随着梦想,从事气象相关的工作。经历了2003 年淮河流域大洪水、2008 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许多次狂风暴雨,桂海林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气象人。

2014 年,由于雾霾严重,具备相关经验的桂海林“ 临危受命”,从做地面降水预报转到沙尘、雾霾预报。2014 年,APEC 会议在北京召开,桂海林和同事们仔细研判天气形势,提前15 天准确预报出APEC 会议期间大气环境变化情况。他带领的沙尘雾霾创新团队还为2015 年的“ 九三”阅兵、北京“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上海进博会”等国家重大外事活动提供大气环境气象保障服务,优质的服务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沙尘暴源地之一,常易引发沙尘天气。为更好地做好沙尘预报服务工作,桂海林总是“ 迎风而上”,主动要求深入到最易受沙尘天气侵袭的沙漠周边区域实地调研,获取沙尘暴的气象数据。

沙尘暴的起沙、远距离输送以及干(湿)沉降目前都是预报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桂海林率领沙尘团队努力钻研,通过数值模式反复模拟沙尘起沙、输送、沉降等物理过程,并对结果做了详细数值分析,将一些实验阈值指标用于实际预报,有效提高了沙尘预报准确率。

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桂海林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编写《近50 年来中国荒漠化地区气候变化》,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和团队每年编写的《沙尘年鉴》,成为中国各级气象台站预报员掌握沙尘暴活动规律和进行沙尘天气预报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政府部门生态建设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努力工作的桂海林,在2017 年获得人力资源部与国家林业局联合颁发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

2012 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亚洲沙尘暴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中国积极参与“WMO 亚洲沙尘暴预报区域专业气象中心”的申报工作。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桂海林作为骨干之一夜以继日地加紧工作,撰写申报材料,完成申报建议书、检验评估、组建方案等相关材料。2015 3 10 日至11 日,“WMO 沙尘暴预警和评估系统亚洲区域核心指导委员会(SDS-WAS RSG)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审议了中国提交的《WMO 亚洲区域沙尘暴预警专业中心技术评估报告》。

2017 年,在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联合申请下,我国终于成功申请WMO 亚洲沙尘区域专业预警中心。“落户到中国,这是对我国沙尘科研和业务工作的肯定。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世界气象组织不会把这个中心放在中国。在团队中我只是一个代表,实际工作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桂海林说。

桂海林还积极参与业务能力建设与精神文明活动,2009 年、2015 年参加研制的项目分别荣获“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技二等奖”“ 国家气象中心科技应用二等奖”,2011 年获“青年爱岗敬业标兵”,2013年获“ 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桂海林始终脚踏实

地,在岗位上大放光彩。

在同事们眼中,桂海林是一个严于律己、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榜样。桂海林认为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只有不懈地追求、加倍地努力,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他直言:“我很喜欢这个工作,虽然苦一点,但是心中的梦一直支撑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己是党员,就更应该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