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风雨变化十五载处变不惊气象路
来源: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气象报》第4版
作者:本报记者张琳皓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沉稳且幽默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虽然陈涛是一名年轻的“70 后”首席预报员,但他经验丰富,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气象事业上拼搏,用奋斗定义了幸福。
在实践中成长
2004 年,研究生毕业的陈涛成为中央气象台的一名预报员。正当他刚刚踏入职场,想要一展身手之时,却遇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存在差距,令他十分困惑。
幸运的是,在资深预报员的教导下,陈涛学习手绘天气分析图,经过大量的画图实践和分析,逐渐加深了对气旋、锋面、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理解,为他日后开展天气分析预报打下坚实的基础。老一辈气象人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也使他受益匪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预报员往往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磨炼,对身心来说都是一种严格的考验。从2008年到2017 年,陈涛都坚守在副首席预报岗位上,这也正是他最忙碌的时期。
“一个月要值6 个大夜班,尤其遇到重大天气过程的时候,更是要紧绷着神经。这些年陪伴家人的时间的确很少,爱人为两个孩子的成长付出很多。”提到这里,陈涛露出一丝愧疚。
虽然工作忙碌辛苦,但也带给陈涛满满的成就感,化作动力让他一直坚持在一线岗位上。2017 年9 月,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举行,活动期间正好碰到南海高影响台风天气过程,预报存在明显不确定性,但陈涛及其团队顶着压力坚持预报大雨、局地暴雨,主办方根据预报结论将室外活动转移到室内进行。果然,活动当晚大雨倾盆。这次及时准确的预报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也正是他多年预报经验积累的体现。
2018 年,陈涛担任首席预报员。“ 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光环。”陈涛的谦逊与务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为首席预报员后,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对于具体职责的变化,陈涛解释道:“ 作为首席预报员,要全面考量预报服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影响,充分考虑预报服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影响,更要坚定为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的决心和信心。”
2019 年8 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东北地区持续降雨,多地区水位超警戒。通过综合考量降雨及水位上升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陈涛及其团队作出量化分析,对强降雨造成的灾害影响作出全面细致的预报。
从工作中悟人生
生活中,陈涛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幽默风趣、乐观向上。虽然工作辛苦并且陪伴家人的时间总是很短暂,他却依旧心态乐观:“其实年轻预报员压力更大,在事业发展期往往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考验。我在想,未来能否借助现代化天气预报技术,将预报员从夜班和事务性预报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眼光放长远,培养研究型、专家型预报员,提升业务预报能力的同时,也提高预报员们的生活幸福感。”
从最初手绘天气图到如今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天气预报的科技手段一直在变化,但对于陈涛来说,那颗一直为气象事业奋斗的心从未变过。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是他一直遵循的宗旨。“在这一行待久了觉得很有意思,每次天气过程的新鲜感和探索未知的欲望也是最初令我坚持在气象行业的原因之一。”
当被问到工作多年心态的变化,陈涛淡然地说:“无论风雨怎样变化,一定要处变不惊,学习、尊重大气科学规律,为公众传送更为精准的预报服务信息。”这既是他从业多年来的领悟,也是他对于做人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