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钱拴:愿做春泥更护花
钱拴,54岁,中央气象台农业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曾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中国气象局巾帼标兵、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也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方冬小麦气象卫星动态监测及估产系统”的完成者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得者。36年来,钱拴始终坚守在农业与生态气象服务第一线,在业务把关岗位工作了20年,参与我国作物遥感综合估产的起步研究和业务建设、是国外作物产量预报研究和服务业务的开拓者之一。她全面了解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的业务服务特点,是草地生态(畜牧业)气象以及生态气象研究和服务方面的行家里手。
一线业务建设数十载,为防灾减灾做出突出贡献
钱拴1983年参加国家级农业气象研究工作,1984年就开始从事冬小麦遥感综合估产技术研究和服务拓展,参与创建了我国作物遥感综合估产和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为了拓展国外作物产量预报工作,作为主持人之一最早探索美国大豆产量预报的技术方法,评估气象灾害对美国大豆产量的影响,试做发布了第一期国外作物产量预报。2005年以来主持拓展了草地生态气象服务领域;建立了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生态改善指数和精细化业务系统,成为国、省生态气象服务的重要支撑。她积极进取,不但研究了实时监测评估生态状况的气象服务技术,还拓展研究了气候和气候变化对草原生产力、载畜量以及植被生态质量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干旱、早霜冻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监测评估模型、灾害发生规律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的影响等,主持开发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关键技术、系统和服务产品,在保障国家大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始终以服务需求为引领,为气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特别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气象局强调要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支撑保障作用。钱拴密切关注国家需求,深入学习党中央和气象部门的会议精神,思考如何将国家的战略部署、中国气象局的工作规划等落实到岗位工作中。作为气象代表和骨干,钱拴参与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等多个国家规划的编写,参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严守方案制定和审定;参与中国气象局《“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规划》、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的意见》、《减灾司关于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2017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的编制,积极为气象保障生态安全和服务大农业生产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钱拴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引领,不断研制服务新产品,她把关制作的气象决策服务报告经常得到总理批示和部委重视。2013年主持改版了全国生态气象年报,加入天气预报和墒情评估预估结果,突出了气象在植树造林、国土绿化中的“看天指导”作用,报告再次得到总理批示。2016年她主持设计并编制发布了《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但她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了解需求动态,跟踪调研发现问题,围绕政府痛点和社会热点,持续改进《公报》内容和服务技术。例如:2017年《公报》增加了对雄安新区的气象影响评估,得到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增加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气象条件贡献评价等,回答了国家和社会的多个关切问题。作为国家级业务单位,中央气象台还兼有指导地方业务单位开展服务的职责,钱拴积极指导省、地县研制发布生态气象服务产品,广西、山西、福建、贵州、广东等省制作的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报告纷纷得到省领导批示和肯定、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和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生态气象服务报告还得到地方政府的批示,成为助力地方申请“中国天然氧吧”的重要依据、地县级学习的典范,为气象部门赢得了良好声誉。
苦练专业技术和本领,为生态与农业气象发展提技增效
草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其生态生产状况不仅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还关系着农牧民脱贫致富、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和谐繁荣。钱拴同志围绕国家治理和修复草原生态的需要,不断钻研业务技术,在服务技术和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指标化、格点化上下功夫,建立了从评价天气气候影响到监测预测草地生态、生产状况的服务技术体系和业务系统,形成了日、旬、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监测预测草原生态生产变化和气象条件影响的服务能力,制作发布的每一份产品都成为国家保护草原和指导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依据,制定的《草地气象监测评估方法》成为国家标准。同时,为了做好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价工作,她深入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建立了既能反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又能反映植被覆盖程度的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模型、植被生态改善指数模型,回答了植被生态质量的高低和生态是否改善以及改善的快慢程度等。2018年,她带领国、省气象科技人员组成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创新团队,快速建立起全国空间分辨率1KM和250米、重点区域几十米到米级的精细化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系统;同时,把国家级精细化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系统推广到广西、江西、贵州、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帮助地方气象部门尽快弥补不足、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广西还利用国家级精细化系统积极参与全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气象智慧和解决方案,赢得了环保部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肯定。
钱拴在气象扶贫中,作为技术专家带队亲赴内蒙古兴安盟和突泉县气象局,详细讲解国家级气象为农和生态保护的服务技术,展示为其专门制作的最新精细化监测评估结果;与全盟县级一线业务人员面对面交流问题和心得,了解不足和需求;并且实地走访调研突泉县五三村农民、农业产业园和气象站,了解当地特色作物种植情况、农民收入和生态状况,制定帮扶实施方案等。根据突泉县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和气候特点,带领团队尽快开发了突泉县和兴安盟植被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帮助制作了第一期突泉县和兴安盟整个植被生态监测产品,指导撰写了突泉县和兴安盟2018年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报告,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发挥了技术专长和重要作用。
钱拴注重实践出真知,多次深入青藏高原腹地、主产粮区、农牧交错带、草原牧区等,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法,手把手地培训藏区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帮助他们本地化国家级业务平台,指导他们熟练使用草地生态气象服务技术,使西藏具备了利用FY卫星遥感估测产草量、利用草地机理模型估测草地逐日NPP等实时掌握草地生产生态动态及气象利弊影响的服务能力,把国家级业务单位对西藏区气象局的关怀和支持体现在每一个新技术的应用落地中和实际帮扶行动的细节里。新疆也是草原大省,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和带动作用,钱拴十分关注新疆生态和农业气象的发展,多次实地调研农牧业气象观测情况,与部门内外互动交流,指导新疆制定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气象发展规划,把国家级草地生态气象监测预测技术推广到新疆,帮助其建立草地生态气象监测预测系统等,实现对新疆草地的动态监测和预测。
钱拴把她的青春和汗水义无反顾地抛洒在了中央气象台农业与生态气象服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践行着无私奉献、温馨守护的诺言,每一个科研新成果的诞生、每一次新技术的业务应用都离不开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勤付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钱拴以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气象工作者的风采。(崔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