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3℃,接近常年同期;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其中黑龙江北部、吉林东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四川南部、贵州大部、云南中东部、海南气温偏高1~4℃,新疆、西藏西部、陕西等地偏低1~4℃。本月全国平均累积日照时数为216.5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16.9小时;全国农区大部日照接近常年或略偏少,其中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河北南部、河南中南部、山西中部、湖北西部日照偏少3~5成。全国平均累积降水量为55.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2.0毫米;黄河以北大部农区降水量普遍有25~100毫米,黄河以南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江西中部、福建西北部达250~400毫米;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和西部、黄淮西部和南部、江淮北部、江汉东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多3成至2倍,全国其余大部农区降水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全国大部农区土壤墒情适宜,其中河北中北部、四川南部等地轻至重度缺墒,河南大部、陕西关中东部、湖北中东部等地土壤过湿。
东北地区良好的光热条件利于地温回升和土壤散墒,大部农区降水量有25~50毫米,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和春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出苗、已出幼苗生长以及一季稻育秧和移栽返青,春播进展顺利。北方冬麦区在月初(2-7日)和月末(25-30日)出现两次较强降水过程,降水利于麦田增墒蓄墒,对大部地区冬小麦灌浆乳熟总体有利;但下旬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和25-30日强降水过程叠加明显影响了河南南部和东部等地麦收,烂场雨造成小麦成熟收获进程延迟,部分麦田持续湿涝,机械化收割作业受阻,部分已成熟未收获地块出现穗发芽、霉变现象,局地小麦出现倒伏。南方地区共出现5次较强降水过程(2-7日、10-13日、16-17日、20-22日、25-28日),使部分油菜收获短暂受阻,阶段性阴雨寡照天气对早稻晒田控蘖略有不利;江南、华南西北部早稻区月内出现了6~10天日平均气温<20℃的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2~6天,部分早稻分蘖速率略慢;但南方多次降水增加土壤墒情、补充农业生产用水,对春播作物生长以及趁墒播种夏玉米、移栽棉花有利。新疆5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5月20-22日出现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局地出现暴雨、冰雹、大风,导致局地农田出现积水、小麦和春玉米等倒伏受损,部分春玉米、棉花等幼苗和苹果、桃、猕猴桃、杏等经济林果幼果以及露地蔬菜受冻。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5月底,北方大部冬小麦处于灌浆乳熟期,黄淮南部、江淮、江汉大部处于乳熟至成熟收获期;发育进程接近常年同期。西南地区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
冬小麦播种以来,各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1.3℃;西北、华北和黄淮主产区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28.0%、61.8%、39.7%,江淮、江汉产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西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1.6%;各产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表1.1)。
播种后至冬前(2022年10月下旬至11月),麦区大部气温偏高1~4℃,降水量普遍有25~100毫米,墒情适宜,水热条件良好,冬小麦大部冬前已形成壮苗,仅部分地区小麦有旺长现象。2022年11月底至2023年1月,北方冬麦区先后出现4次强降温过程,其中2022年11月28日-12月1日的强寒潮天气使华北、黄淮等地小麦提前适墒越冬,冬季强降温造成河北、山东、河南、苏皖北部等地冬前旺长、整地质量较差且墒情不足的地块冬小麦叶片受冻,局部麦田存在点块状死苗现象;由于大部麦田墒情较好,小麦根系、主茎及分蘖生长点未受明显不利影响。阶段性低温天气抑制了部分早播麦苗旺长,并有助于冻杀越冬害虫,降低病虫越冬基数。2023年2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1~4℃,出现3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土壤水分得到补充,水热条件利于北方冬小麦陆续萌动返青;已返青冬小麦群体充足,长势良好。入春以来,北方冬麦区气温多波动,但未出现明显大范围霜冻害,且延长了冬小麦幼穗分化时间,对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有利;3月至5月上旬出现了5次明显的降水过程(3月15-16日、22-24日、4月2-5日、20-24日、5月2-7日),麦田墒情为近5年最好,水热条件利于冬小麦抽穗开花和灌浆乳熟。5月中旬北方冬麦区温高光足、多晴好天气,明显利于小麦灌浆乳熟;但5月下旬持续低温阴雨寡照,25-30日出现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河南南部和东部等地遭受严重麦收烂场雨,土壤湿涝造成麦田机收进度明显受阻,部分已成熟未收获地块出现穗发芽、霉变现象,影响品质和产量。
表1.1 冬小麦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西北 | 7.8 | 0.8 | 314.2 | 28.0 | 1226.9 | -7.0 |
华北 | 8.1 | 1.0 | 239.7 | 61.8 | 1558.9 | -4.3 |
黄淮 | 10.1 | 1.2 | 338.7 | 39.7 | 1373.7 | -3.1 |
江淮 | 11.3 | 1.3 | 436.3 | -0.9 | 1131.6 | -1.2 |
江汉 | 11.9 | 1.3 | 389.2 | 0.5 | 951.0 | -4.6 |
西南 | 14.0 | 1.2 | 230.9 | -31.6 | 985.9 | 10.0 |
播种以来,全国冬小麦平均气候适宜度(0.70)低于上年(0.72)和近五年平均(0.69),其中大部时段接近或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图1.2);其中5月中旬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5月下旬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分省来看,主产省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江苏、河北、山东低于上年、高于近5年平均,湖北、河南低于上年、与近5年平均持平,山西、安徽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图1.3)。
图1.2 全国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1.3 冬小麦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月,冬小麦各产区除西北、江汉地区外,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1.2℃;大部分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3%~51.8%,仅西南地区偏少38.1%;各产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20.5%~31.1%,仅西南地区接近常年同期(表1.2)。
5月上中旬冬麦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气象条件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仅河北中部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麦田存在轻度缺墒。上旬冬麦区大部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量有10~50毫米,其中河南中东部、江淮北部、江汉东部降水量有50~100毫米,降水有效补充了农田土壤水分;中旬,麦区大部光热充足、土壤墒情适宜,且未发生明显的高温天气,对冬小麦的灌浆乳熟及成熟十分有利。下旬北方冬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4℃,日照时数偏少3~8成;25-30日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的较强降水过程,累积雨量普遍有10~50毫米,黄淮南部、江汉东部、陕西中南部达50~100毫米、局地100毫米以上。5月下旬西北地区东部和黄淮西部雨日数超过7天,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使冬小麦后期灌浆速率减慢;河南南部和东部等地25-30日遭受严重麦收烂场雨,麦田湿涝造成机收明显受阻,影响腾茬和夏播进度,还导致局地小麦倒伏或被淹,部分未收获的成熟小麦出现穗发芽和霉变,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
表1.2 5月冬小麦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西北 | 16.9 | -0.6 | 92.6 | 48.5 | 159.7 | -23.4 |
华北 | 19.9 | 0.2 | 60.6 | 39.1 | 192.6 | -23.9 |
黄淮 | 20.6 | 0.4 | 101.1 | 51.8 | 182.8 | -20.5 |
江淮 | 21.3 | 0.4 | 140.0 | 36.4 | 155.8 | -21.1 |
江汉 | 21.1 | -0.3 | 145.4 | 26.3 | 123.1 | -31.1 |
西南 | 21.9 | 1.2 | 76.5 | -38.1 | 158.8 | 4.7 |
综合分析冬小麦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卫星遥感监测、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主产省冬小麦单产预报结论见图1.4。新疆、甘肃冬小麦平均单产较去年增产幅度超过1.5%,河南、贵州冬小麦平均单产较去年减产幅度超过1.5%,其它冬小麦主产省平均单产的增减幅度在1.5%以内。
图1.4 主产省冬小麦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预计2023年6月,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偏少,多晴好天气对冬小麦后期灌浆乳熟和成熟收晒明显有利,也利于加快麦收进度;底墒充足,对麦收后夏种有利。但部分麦田可能仍持续湿涝,不利于及时麦收腾茬和夏种。
建议北方麦收区做好农机调度,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抢晒成熟小麦,及时晾晒烘干,确保颗粒归仓。已收小麦要做好通风存储,及时翻晒,避免发生霉变。同时要加强尚未成熟地区麦田后期管理,根据小麦灌浆程度和天气条件,适时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和正常成熟,防范阶段高温和干热风天气的不利影响,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夏种区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适时适墒播种。
(二)油菜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5月底,南方油菜大部已收获完毕,江苏、西南局地处于收获扫尾阶段。
油菜播种以来,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1.4℃;江淮、江汉产区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江南、西南产区分别偏少17.4%和20.0%;江淮、江汉、江南产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西南地区偏多15.3%(表2.1)。
油菜主产区受去年夏秋连旱影响,苗情复杂、前期长势两极分化明显。2022年10月下旬至11月,江南油菜产区陆续出现降水过程,大部降水量有50~250毫米,11月底湖南、江西等地农业干旱得到有效缓解,对油菜播种出苗、幼苗生长及移栽十分有利。入冬至2023年1月底,油菜产区大部光照条件较好、墒情适宜,总体利于油菜生长发育以及晚弱苗转化升级;但隆冬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10天,江淮、江汉部分油菜叶片遭受轻至中度冻害,出现少量弱苗受冻死亡现象,江南部分地块油菜长势偏差,苗小苗弱,叶片发黄,生育期偏迟。2月前半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利于农田增墒和库塘蓄水,但阶段性寡照和低洼田块湿渍害对油菜生长发育不利,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发病期较上年提前;2月后半月至3月上旬多晴好天气,气温偏高,湿渍害减轻,利于油菜现蕾抽薹和开花,前期受冻油菜大部已恢复正常生长。3月中旬以来,油菜产区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光温水条件适宜,尤其4月光热充足,利于油菜抽薹、开花结荚和籽粒灌浆;仅3月中下旬江淮南部、江南大部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油菜病虫害防治,4月江南部分地区阶段强降水造成的低洼农田湿渍害对油菜开花结荚和灌浆有一定不利影响。5月上中旬南方油菜陆续进入成熟收获阶段,大部产区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油菜成熟收晒;仅湖北东部雨日数有11天,阴雨天气导致油菜收割进度有所推迟。
表2.1 油菜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淮 | 12.7 | 1.1 | 592.4 | -1.1 | 1251.4 | 1.7 |
江汉 | 13.1 | 1.2 | 490.9 | -7.3 | 1073.6 | -2.1 |
江南 | 14.7 | 1.4 | 736.6 | -17.4 | 1103.6 | 9.1 |
西南 | 14.2 | 1.1 | 394.2 | -20.0 | 855.1 | 15.3 |
油菜播种至收获(9月下旬至5月中旬),全国油菜平均气候适宜度(0.64)低于上年同期(0.65),高于近五年平均(0.63),其中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持续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4月中旬和下旬均接近或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上旬低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5月中旬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图2.1)。油菜主产省贵州、四川气候适宜度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浙江、湖北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江苏、江西、湖南低于上年、高于近五年平均,安徽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2.2)。
图2.1 全国油菜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2.2 油菜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月,江汉油菜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2℃,其余产区较常年偏高0.3~1.0℃;江淮、江汉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偏多36.2%、17.7%,江南、西南产区偏少17.5%、33.6%;油菜产区日照时数偏少3.4%~31.1%(表2.2)。
南方油菜5月上中旬进入成熟收获阶段,期间大部地区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少,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多晴好天气总体利于油菜成熟收晒。湖北东部雨日数有11天,阴雨天气导致油菜收割进度有所推迟。
表2.2 5月油菜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淮 | 21.6 | 0.3 | 169.4 | 36.2 | 151.9 | -18.3 |
江汉 | 21.3 | -0.2 | 154.9 | 17.7 | 119.3 | -31.1 |
江南 | 22.5 | 0.8 | 150.8 | -17.5 | 133.2 | -10.1 |
西南 | 21.7 | 1.0 | 87.8 | -33.6 | 126.2 | -3.4 |
综合分析油菜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主产省油菜单产预报结论见图2.3。江西、贵州油菜平均单产较去年减产幅度超过1.5%(图2.3),其余油菜主产省平均单产增减幅度小于1.5%。
图2.3 主产省油菜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预计2023年6月,江淮、江汉、江南以及西南地区南部降水量接近常年或偏少;仅重庆、贵州等地降水量偏多2~5成,可能出现阶段性阴雨或较强降水,对油菜压榨和收储略有影响。
建议南方地区要避开降水天气,尽快完成油菜收获扫尾工作,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晾晒已收获油菜,注意通风储存,避免发芽霉变,确保产量和品质。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5月底,江南早稻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华南大部早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大部发育期正常或偏早3~7天,长势良好。
早稻播种以来,江南、华南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分别偏高0.9℃、0.8℃(表3.1),日照时数分别偏多1.9%、6.3%,江南、华南早稻产区平均降水量为344.3毫米、392.7毫米,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11.4%、18.8%。
3月江南、华南早稻产区出现两次较大范围冷空气天气过程,大部日平均气温≤12℃天数较常年偏少,对早稻幼苗生长影响有限;仅湖南北部、广西北部下旬出现阶段低温连阴雨使部分早稻出现出苗不整齐和叶片发黄现象。4月以来,江南、华南大部时段光温正常,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大部早稻产区降水量有100~400毫米,其中江西中部有400~600毫米,较好补充早稻生产用水,对早稻分蘖拔节及孕穗有利。江南、华南西北部早稻区5月出现6~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2~6天,造成部分早稻分蘖速率略慢。5月7-14日,江南、华南稻区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早稻晒田控蘖。
表3.1 早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20.7 | 0.9 | 344.3 | -11.4 | 261.0 | 1.9 |
华南 | 22.7 | 0.8 | 392.7 | -18.8 | 296.1 | 6.3 |
播种以来,全国早稻平均气候适宜度(0.80)高于上年(0.78)、高于近五年平均(0.79),其中3月下旬和4月下旬气候适宜度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5月上旬高于上年、低于近5年平均,5月中下旬高于上年和近5年平均(图3.1)。早稻主产省浙江、海南、湖北、广西、江西、湖南气候适宜度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福建高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广东与上年持平、低于近5年同期,安徽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图3.2)。
图3.1 全国早稻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3.2早稻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月,江南、华南早稻主产区平均气温在22.9℃~25.6℃(表3.2),较常年同期偏高0.6℃~0.8℃,江南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3.7%、华南日照时数偏多8.3%;江南、华南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偏少20.5%及39.4%。
5月江南、华南早稻产区光温适宜,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早稻生长发育。月内出现多次较强降水过程,早稻生产用水较为充足。7-14日,江南、华南稻区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利早稻晒田控蘖。江南、华南西北部早稻区月内有6~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2~6天,使部分早稻分蘖速率略慢,但截至5月底发育期并无明显延迟。
表3.2 5月早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江南 | 22.9 | 0.8 | 161.1 | -20.5 | 137.5 | -3.7 |
华南 | 25.6 | 0.6 | 146.0 | -39.4 | 147.6 | 8.3 |
综合分析早稻播种以来的农业气象条件、卫星遥感监测、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模型结果,预计2023年全国早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为平产年;主产省早稻单产预报结论见图3.3。江西、广东和海南早稻平均单产较去年增产幅度超过1.5%,其余早稻主产省(区)平均单产增减幅度小于1.5%。
图3.3 主产省早稻平均单产与2022年相比增减趋势
预计2023年6月,早稻产区大部气温偏高,江南北部降水偏少,江南南部降水正常,华南大部降水偏多,预计有1个热带气旋登陆或显著影响我国华南沿海,水热条件对早稻孕穗抽穗及开花灌浆基本有利;华南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高温热害或暴雨洪涝,影响早稻抽穗扬花及灌浆。
建议各地加强早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注意以水调温防御阶段性高温热害,提高早稻结实率和籽粒重。各地要保持稻田排灌沟渠畅通,注意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和暴雨洪涝危害,以防稻田受淹或雨洗禾花影响产量形成。此外,各地须加强早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早做好防控工作。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5月底,西南地区大部一季稻处于返青至分蘖期,东北地区处于移栽返青期,长江中下游处于播种出苗至移栽返青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或略偏早。
一季稻播种以来,主产区平均气温在12.5~22.9℃之间,大部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仅江汉偏低1℃(表4.1);江淮、江汉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3.5%和28.9%,其余地区偏少;日照时数除西南地区外均较常年同期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播种育秧和秧苗生长。但东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江淮、江汉、江南等地5月中下旬出现较强降水过程,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入春以来降水偏少导致部分地区持续农业干旱,部分稻田生产用水不足,影响了一季稻播种育秧、秧苗健壮生长及移栽返青。
表4.1 一季稻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2.5 | 0.9 | 80.3 | -4.8 | 452.0 | -3.9 |
江淮 | 21.4 | 0.4 | 148.4 | 33.5 | 155.5 | -19.6 |
江汉 | 19.7 | -1.0 | 192.8 | 28.9 | 175.3 | -25.6 |
江南 | 22.9 | 1.0 | 84.1 | -28.2 | 95.8 | -6.3 |
西南 | 19.8 | 1.4 | 149.2 | -29.3 | 374.9 | 12.1 |
5月,一季稻主产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仅江汉产区偏低0.3℃(表4.2)。东北和西南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8%和4.2%,其余产区偏少;各产区降水量在38.8~148.4毫米之间。东北地区5月气温回升显著,弥补了4月底至5月上旬前期低温的不足,利于一季稻栽插和秧苗健壮生长。江淮、江汉、江南等地5月中下旬出现较强降水过程,阶段影响了一季稻播种育秧及移栽等农事活动的开展。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5月降水仍偏少,不利于一季稻移栽及返青生长。
表4.2 5月一季稻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6.3 | 1.2 | 38.8 | -27.7 | 254.8 | 3.8 |
江淮 | 21.4 | 0.4 | 148.4 | 33.5 | 155.5 | -19.6 |
江汉 | 21.2 | -0.3 | 143.7 | 20.7 | 122.9 | -30.9 |
江南 | 22.1 | 0.8 | 133.9 | -21.9 | 135.8 | -11.2 |
西南 | 22.0 | 1.2 | 78.1 | -38.3 | 153.2 | 4.2 |
预计6月,东北一季稻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多,水热条件总体利于一季稻移栽和幼苗生长;但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阶段性低温阴雨可能使一季稻生长速度减缓。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和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农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影响水稻移栽返青。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东部可能出现强降水过程,影响水稻分蘖拔节孕穗。建议尚未完成移栽地区要根据苗情和天气适时移栽,并加强稻田水肥管理、促进分蘖,确保秧苗稳健生长,东北地区东部注意防范阶段低温阴雨的不利影响。南方地区还要注意防范高温干旱及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对一季稻的不利影响。同时,各地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5月底,广西春玉米处于开花吐丝至乳熟期,西南地区处于七叶至拔节期、局地已抽雄吐丝,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大部处于出苗至七叶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西南地区夏玉米处于播种出苗至七叶期。
玉米播种以来,东北和西南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4℃和1.4℃,日照时数偏多0.8%和10.3%(表5.1),其余产区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华北和西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76.4%和62.1%,其余产区偏少。产区大部土壤墒情良好,利于玉米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但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东北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新疆等地4月以来多次出现大风沙尘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程,导致玉米播种出苗受阻,部分春玉米幼苗受冻。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入春以来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持续农业干旱,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及生长。
表5.1 玉米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4.3 | 0.4 | 60.7 | -5.7 | 326.4 | 0.8 |
华北 | 17.5 | -0.7 | 91.6 | 76.4 | 255.5 | -24.2 |
西北 | 14.8 | -1.4 | 107.5 | 62.1 | 224.7 | -24.5 |
新疆 | 17.3 | -1.0 | 14.5 | -45.0 | 342.6 | -5.9 |
黄淮 | - | - | - | - | - | - |
西南 | 19.1 | 1.4 | 159.5 | -25.9 | 435.3 | 10.3 |
注:黄淮夏玉米尚未进入播种期,暂不对其播种以来气象条件进行统计
5月,玉米主产区平均气温在16.2~21.7℃之间,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新疆和西北地区偏低(表5.2)。华北、西北、新疆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4.5%、26.2%、12.1%。各产区降水量在12.4~72.6毫米之间,大部墒情较好,利于玉米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月内,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影响玉米播种出苗。东北地区5月气温回升显著,弥补了4月底至5月上旬前期低温的不足,利于玉米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新疆5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5月20-22日出现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冰雹、大风,导致局部农田积水,春玉米倒伏、幼苗受冻。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5月降水依然偏少,部分地区持续农业干旱,影响玉米生长。黄淮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偏多51.8%,土壤水分充足。
表5.2 5月玉米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6.2 | 1.2 | 37.2 | -27.4 | 250.8 | 0.9 |
华北 | 19.3 | 0.2 | 54.6 | 28.0 | 193.1 | -24.5 |
西北 | 16.4 | -0.6 | 67.6 | 23.6 | 166.6 | -26.2 |
新疆 | 18.0 | -1.0 | 12.4 | -40.2 | 246.1 | -12.1 |
黄淮 | 20.5 | 0.3 | 101.1 | 51.8 | 176.3 | -23.3 |
西南 | 21.7 | 1.0 | 72.6 | -41.4 | 152.1 | 0.1 |
预计6月,东北玉米产区大部水热条件接近常年、墒情较好,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但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阶段性低温阴雨不利于春玉米健壮生长。华北、黄淮、新疆北部气温偏高,高温(≥35℃)日数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降水偏少,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和农业干旱,不利于春玉米幼苗生长和夏玉米播种出苗。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东部可能出现强降水过程,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建议春玉米产区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玉米稳健生长;夏玉米产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墒情变化,抢墒或造墒适时播种夏玉米,播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齐苗壮。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5月底,新疆棉花处于第五真叶至现蕾期,西北、华北、黄淮、江南、江汉等地大部处于第三到第五真叶期。大部产区棉花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
棉花播种以来,黄淮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其余产区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表6.1);新疆和江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28.0%和15.7%,其余产区较常年偏多;各产区日照时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气象条件总体利于棉花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但4月以来新疆、西北地区、华北等地大风降温、沙尘天气频繁,部分地区还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程,导致棉花播种出苗受阻,部分棉区遭受阶段低温冷害与冻害;江汉、江南等地出现阶段性阴雨寡照及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棉花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略有不利。
表6.1 棉花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15.5 | -0.8 | 26.1 | -28.0 | 480.6 | -7.8 |
西北 | 17.0 | -0.5 | 176.3 | 76.1 | 289.2 | -10.9 |
华北 | 17.8 | -0.2 | 109.6 | 76.7 | 305.1 | -25.2 |
黄淮 | 18.9 | 0.5 | 130.0 | 39.6 | 308.6 | -17.6 |
江淮 | 19.9 | -0.3 | 183.4 | 26.1 | 203.1 | -20.3 |
江汉 | 19.7 | -1.0 | 191.6 | 29.1 | 175.7 | -25.6 |
江南 | 20.8 | 0.0 | 189.7 | -15.7 | 172.2 | -14.5 |
棉花播种以来,总体气候适宜度(0.79)低于上年(0.82)和近五年平均(0.81)。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下旬气候适宜度在0.70~0.89之间,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相比,4月中旬、5月中旬均偏高,其余各旬均偏低(图6.1)。从分省来看,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新疆气候适宜度均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湖南、湖北均高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安徽与上年和近五年平均均持平,天津、江西、河北均高于上年、与近五年平均持平,江苏与上年持平、高于近五年平均(图6.2)。
图6.1 全国棉花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
图6.2棉花主产省播种以来平均气候适宜度
5月,新疆、西北棉花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8℃~0.9℃,华北、黄淮、江淮、江汉产区接近常年同期,江南产区较常年同期偏高0.8℃(表6.2);新疆和江南产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少40.2%和17.5%,其余产区偏多20.8%~83.7%;各产区日照时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主产区大部气象条件基本利于棉花生长。新疆5月上旬、西北地区东部5月20-22日出现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冰雹、大风,导致局部农田积水、棉花幼苗受冻。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等地5月中下旬出现较强降水过程,局地强降水导致低洼农田出现不同程度渍涝,对棉花幼苗生长不利。
表6.2 5月棉花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新疆 | 18.1 | -0.9 | 12.4 | -40.2 | 256.4 | -8.4 |
西北 | 18.2 | -0.8 | 128.4 | 83.7 | 162.4 | -18.7 |
华北 | 19.9 | 0.1 | 67.2 | 54.3 | 186.8 | -25.7 |
黄淮 | 20.6 | 0.4 | 101.1 | 51.8 | 182.8 | -20.5 |
江淮 | 21.4 | 0.4 | 148.4 | 33.5 | 155.5 | -19.6 |
江汉 | 21.2 | -0.3 | 142.7 | 20.8 | 123.2 | -30.9 |
江南 | 22.3 | 0.8 | 143.7 | -17.5 | 134.2 | -13.0 |
预计6月,棉花产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各地要注意利用降水时机加强农业蓄水,积极开发水源,适时灌溉,合理施肥,促进棉花稳健生长。
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5月底,东北地区大豆大部处于播种出苗阶段,部分进入第三真叶期。
大豆播种以来,东北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表7.1),降水量偏少26.5%,但大部墒情适宜,日照时数偏多3.6%,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播种出苗。但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东北地区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对大豆播种出苗略有不利。
表7.1 大豆主产区播种以来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6.2 | 1.2 | 37.4 | -26.5 | 258.3 | 3.6 |
华北 | - | - | - | - | - | - |
黄淮 | - | - | - | - | - | - |
江淮 | - | - | - | - | - | - |
注:华北、黄淮、江淮夏大豆尚未进入大范围播种阶段,暂不对其播种以来气象条件进行统计。
5月,东北大豆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6.5%、日照时数偏多3.6%(表7.2),大部墒情适宜,月内气温回升显著,利于大豆播种出苗。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西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东北地区5月上旬前期出现阶段性低温,对大豆播种出苗略有影响。华北、黄淮、江淮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均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2.4%、51.6%、18.7%,土壤水分充足,为后期夏大豆播种奠定良好墒情基础。
表7.2 5月大豆主产区气象条件
区域 | 平均气温(℃) | 平均气温距平(℃) | 降水量(毫米) | 降水距平百分率(%) | 日照时数(小时) | 日照距平百分率(%) |
东北 | 16.2 | 1.2 | 37.4 | -26.5 | 258.3 | 3.6 |
华北 | 19.3 | 0.2 | 56.5 | 32.4 | 196.2 | -23.3 |
黄淮 | 20.6 | 0.4 | 101.0 | 51.6 | 182.6 | -20.6 |
江淮 | 21.4 | 0.7 | 91.0 | 18.7 | 169.5 | -19.2 |
注:华北、黄淮、江淮夏大豆尚未进入大范围播种阶段。
预计6月,东北大豆产区大部水热条件接近常年同期,总体利于大豆生长;但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阶段性低温阴雨对大豆生长略有不利。建议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范强降水和低温阴雨对大豆造成不利影响。华北、黄淮、江淮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和农业干旱。各地要加强大豆田间水肥管理,防范高温干旱对大豆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